English

襄樊确保文化事业强劲发展

给钱 给地 给政策
2000-02-11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夏斐 通讯员张鹤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夏斐通讯员张鹤)在新的千年里,如何让文化事业和物质文明比翼双飞?湖北省襄樊市的做法是:给钱给地给政策,为文化事业的腾飞创造条件。

该市现有三家专业剧团。十几年来,他们坚持送戏到田间地头,每年平均下乡演出300多场次,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。襄樊市歌舞团创作的音乐诗剧《洪湖的女儿》、豫剧团创作的《好人童淑英》先后获得文化部、湖北省的大奖。

为了让这支队伍在新的世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,从1999年5月开始,市委书记孙楚寅、市长罗辉等先后十余次到三家剧团调查研究,制定了六项举措确保文化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。

──确定了“一体两翼”的改革模式。每家剧团保留一支精悍的演出队伍为主体,同时办一个艺校(班)培养后继人才,办一家经营实体为后盾,以此作为两翼。为此,近日市府无偿划拨1800平方米土地给歌舞团创办襄樊市文化艺术中心,拨款15万元给豫剧团新建排练厅。现在,豫剧团的排练厅即将竣工。湖北省艺术学校襄樊歌舞团班、襄樊市豫剧团学员班培养的学员已成为两团演出队伍的生力军。京剧团的第三产业每年有70万元的收入。

──建设一个阵地。襄阳剧院是襄樊市一家重要的文化阵地,但年久失修。在新千年到来之前,市政府一次拨款300万元,对襄阳剧院进行改造。目前,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,装饰一新的襄阳剧院已成为全省一流的影剧院。

──解决文艺队伍的待遇。在全市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时,把三家剧团按全额拨款单位对待,人均上调工资从60元增加到120元。

──落实“三下乡”补贴。从1999年开始,市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三家剧团送戏下乡的补贴经费,专款专用。

──给“快马”添草加料。早在1997年,襄樊市就设立了自己的“五个一工程奖”,1999年又加大了奖励力度,在湖北省戏剧调演中,襄樊市三台剧目获得14个奖项,名列首位,其中两台剧目列入全省重点攻关计划,市委、市政府专门作出表彰决定,并给予了奖励,市委副书记刘善桥又专程到豫剧团现场办公,为湖北省重点剧目《小小露水官》解决了15万元经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